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科举为官指南第59节(1 / 2)





  不过他知道以前就是因为他太过信任魏首辅, 给他的权力太多了, 这才让他脱离了掌控慢慢在朝堂上吸引了拥趸, 发展出不小的势力。

  所以这次乾宁帝吸取了以前的教训,心里早就打算好了如何避免以前的事情再发生。至于选杨云清的理由也有不少。

  首先杨云清自己是家境清白,也没有什么家族, 这个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以后家族势力膨胀。

  而且这杨云清虽然娶了凤阳,但是却并没有挖空心思找凤阳的弟弟二皇子裴安拉进关系,现在依旧是和以前没有成婚之前一样相处的,由此可见便可见他的品性,不喜钻营。

  当然最关键的是这个时候杨云清刚好立了大功,他正好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提拔。

  至于这次是否会因为他给的权力太多,提升太快,杨云清便会迷了本心,学起魏首辅那套,在朝堂上开始拉帮结派?这个乾宁帝自然不会担心。

  他早就知道这次把杨云清提升为次辅,朝廷上必然会有许多人反对,这个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以现在的情况来看,若是他坚持任杨云清为内阁次辅,在这之后,杨云清必会得罪朝廷上的不少人,所以这个时候,杨云清自然就干不出拉帮结派的事情来,以后杨云清便只能做一个完全效忠他的纯臣。

  第136章 暂代次辅   而且虽然杨云清的老师是……

  而且虽然杨云清的老师是任次辅, 但任次辅这么些年来便是荣宠加身之时也不曾狂妄过,更别提拉帮结派了,所以乾宁帝纵使知道内阁之中将来有两个次辅会是师生, 以后处事也可能都是一气的, 他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忌惮。

  当然了,虽然他目的不纯, 但是这也是实打实的升迁,驸马官职高, 凤阳脸面也好看。他对凤阳这个唯一的女儿还是疼爱的, 这样也算是他对之前不顾凤阳还在孕期就把杨云清派到边关的补偿。

  不管乾宁帝如何想, 这个时候下面至少一半的大臣依旧是不同意的, 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

  但现在把权力收回不少的乾宁帝如何会看这些臣子的脸色,他轻飘飘的说道:“既然众爱卿都不说话了, 那么朕就默认诸位是赞同朕的决定的,那好,”

  “臣还有话说。”乾宁帝话说到一半, 就有人站了出来,这个时候乾宁帝脸上自是有些不悦。

  杨云清他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眼观鼻鼻观心, 丝毫不言语。若是这个时候他起来说话了, 接下就是主动得罪众大臣, 拒绝就是得罪了皇上, 哪一条路都不是个好选择, 索性就闭嘴静静等待最后的结果吧, 反正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刚刚站出来的崔御史,所以乾宁帝虽然对他站出来不太高兴, 但还是让他说了下去。

  “杨侍郎立下的功劳的确不小,而且这一路走来,政绩方面也十分优秀,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资历都是有些浅了,臣对杨侍郎也是敬佩的,但是这到底是不能服众呀,不如这次暂且先将杨侍郎升任别的官职,至于这个次辅之职,倒是可以先缓一缓,等杨侍郎什么时候再立下大功,到时候再升也不迟。臣认为到那时若是杨侍郎再干出一番实绩来,便更能证明其实力,同时也攒了资历,相信那时若是陛下您任杨侍郎为次辅,诸位大人也不会再反对的。”

  崔御史虽然任的是御史一职,但是他此人却颇懂变通,还算圆滑,所以这个时候自然没有像个愣头青一样直接严力劝谏,反而是说的比较圆滑,纵使陛下不同意,但是也至少不会让陛下震怒。

  而他说这番话则是“缓兵之计”,只要现在把陛下的旨意劝下了,之后那杨云清还能不能立功也是两说,而且现在边关无事,朝堂上也没有什么大事,杨云清他就算想做出点功绩来也难,到时候等他真的又立了大功的时候,还不知已经过去几年呢。说到底,纵使杨云清已经立了不少功,做出不少政绩,他还是不相信这杨云清真的能一件大事接一件大事地做。

  崔御史刚刚那个提议一说,底下就有不少原本就反对的大臣符合,表示赞同,对于他们来说,杨云清升官也不会损害他们的利益,但是那个次辅职位就不一样了,他们这些人早就盯着好久了,这入朝为官坐到最后,谁不想入内阁?怎么可能甘心让给这样一个年轻人呢?

  乾宁帝这个时候本就是铁了心要让杨云清任首辅一职的,所以自然不可能同意崔御史的提议,他也自然是可以看出崔御史那话之后隐藏的意思的,不就是想拖吗?他当然不会被这话给糊弄过去。

  不过看着下面那些大臣反对的样子,想了一下乾宁帝就道:“崔御史的提议倒是有点可取之处,不如这样,这次辅职位暂且先让杨侍郎接任,不过就像崔御史说的那样,先观看着一番,待到杨侍郎再立下功劳后,朕再给他转正。”

  自从开国以来都没有听过这个暂代次辅转正的说法,而且这个暂代谁又能说的准呢,万一陛下就让那杨云清暂代几十年,这又怎么说?他们到时候又能怎么办?

  “众位爱卿应该没有什么意见吧?朕这个说法和崔御史说的也是差不多,想必众爱卿不会反对吧?”乾宁帝笑着问道。

  刚刚还在赞同崔御史的提议的那些官员这个时候就像是被掐住了脖子一样,说不出话来。他们刚刚的确是同意了崔御史的话,赞同让杨云清先观察个几年,等立功了再给他升上次辅之位,现在陛下把崔御史的话又换了个法说出来,他们就算想反对也没法说出口。

  乾宁帝这个时候看着下面刚刚还在反对的大臣这个时候脸上的表情,心里终于舒爽了,就道:“好了,就这样吧,杨爱卿即日便暂代次辅一职。”

  那些本来反对的大臣这个时候也说不出来别的了,只能同意,只是现在心里不免已经把这个摘了他们桃子的杨云清视为眼中钉了,对他的观感一再下降,纵使知道这个是陛下的意思,但是最后好处还不是被他得去,这让他们心里怎么能没有情绪。

  接下来宴会便是正常继续下去了,席间一片祥和,完全看不出刚刚严肃的气氛。而坐在杨云清周围的一些原本就没有反对的官员见事情已定,就赶紧朝着杨云清敬了敬酒,恭贺他升官了。这陛下现在一看就是十分看重这杨侍郎,不,是杨次辅,以后这前途肯定无量,他们趁着现在恭贺几声,或许还能结个善缘,以后说不定就有事求到人家手上的。

  等宴会结束之后,乾宁帝把杨云清单独叫了去,不过也未说什么大事,不过就是勉励了杨云清一番,说了几句器重的话。之后倒是又问了几句杨云清的儿子安安的情况,对安安也是上了一点心,而杨云清自是也一一作答。

  等回去之后,他却是未直接回府,而是去了老师府里。

  任次辅见杨云清来的那样快,有些惊讶,他本来还以为陛下会留着自己这个学生说上不少的事情呢。不过见杨云清来了,他还是没耽误,把杨云清领进了书房去。

  “这次陛下虽然将你升为次辅,只是你现在到底资历浅,这差事也不是好当的,而且陛下这番虽然可说是器重你,但是这也无形之中让你得罪了大半的官员。不过这不管怎么说,也是利大于弊的,这次辅之位虽然只是暂代,但是这手里的权力却是实打实的。”任次辅道。

  “学生知道,这次也算是福祸相依了。”杨云清笑着道。

  “这以后你入内阁,免不得和更多的人打交道,其他的人先不论,这首要的便是内阁之中的几位大人。我给你说一下他们,也好让你有个底。”

  “多谢老师,学生本来打算使人打听呢,不过这打听来的消息都是些人尽皆知的事,自是比不得您与这几位大人相处这些年来了解。”杨云清回道。

  任次辅捋了捋胡须后道:“内阁首辅便是魏洲魏大人,这人你也是知道的,不过他现在早已与你我结下梁子了,这以后自然不会有什么和解的机会,不过你也不用太过担心,虽然他可能背地里耍些手段,但是明面上他是不会做出什么事的,你只要做事谨慎些就好。”

  “至于这第二位的朱次辅,他这人虽然惯与魏首不对付,但是人品却还可以,基本上只要不得罪他,他不会找你麻烦,而且兴许还会提点你一二,然后第三个乔次辅,他这人虽然在内阁多年,但是却是个老实谨慎的,陛下也正是看重他这一点,至于最后那个高次辅,长得略有些胖,你到时一眼便能认出他。只是这人却要小心提防了,他手段一直不干净,最是睚眦必报,损人不利己,也最忌讳被人说胖,到时候你注意一下就行,尽量不要同他打什么交道……”任次辅给杨云清介绍了许多关于这内阁之人的事情,杨云清总算是对内阁有了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

  归家之后,杨云清和凤阳用完饭,又忍不住一起逗弄了儿子一会,因为儿子安安的百日宴还有不久就到了,所以之后两人便一边抱着儿子一边商量了这事。

  凤阳当然是打算大半的,而杨云清当时本就错过了儿子的满月宴,这个时候对于百日宴要大半自是再同意不过了,所以两人聊得很入神。

  杨云清他自然不会把这事全部都扔给凤阳,虽然他现在刚入内阁,要学的东西很多,平时较之以前要忙不少但是每日回来还是帮着一起参谋筹办的。

  在这期间,杨云清还陪着凤阳一起带着儿子去了林将军府上,凤阳和林将军这个舅舅好几年没见了,自是有些想念的,杨云清便陪着做了很久,而且林将军他没有子嗣,这个时候对外甥女这个儿子甚是喜爱,甚至还要把一直带着上战场的弓箭送给外孙子,更是恨不得这个外孙赶紧长大,他好教他练武,然后也过一过就舅姥爷的瘾。

  而凤阳她就趁着这个时候把母后托劝舅舅赶紧娶亲的话说了一遍,林将军他虽未答应,但是也没有一口回绝,只说等再看看,他这个时候瞧着外孙正稀罕呢。

  而凤阳也放了一半的心,还好舅舅这次没有一口回绝,等她回去倒是可以和母后交差了。不过她估计着母后听了之后,必定会一刻不停地给舅舅筛选花名册,恨不得赶紧就让舅舅成了亲。

  几日过去了,安安的百日宴也终于到了。因着杨云清最近升上了次辅,虽说是暂代的,但是手里额权力可不小,地位也是水涨船高,百日宴这天,倒是还有不少原本不熟悉的人也送上了贺礼。

  第137章 百日宴   杨云清他让凤阳去招待女眷……

  杨云清他让凤阳去招待女眷, 而他则去接待男客,不管平时与那客人亲疏远近如何,这个时候既然上门了, 杨云清皆是一视同仁招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