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9章踏上终南山





  “今晚我们大家好好计划一下要准备的东西,明天我们兵分两路一路在家商议要走的路线,一路出去采购需要的东西,然后都好好休息一晚后天再出发,你看行吗?”王九圣说的简单直接倒是面面俱到。

  王父想了一会微微点头说道:“行,现在来看也只能这样了。”

  大家看王父也点头同意跟着都来了精神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

  此时屋外早已被浓浓的夜色包裹了起来,远处闪烁着稀疏昏黄的灯光,风刮得渐渐地大了许多,看来又要降温了。

  第二天气温果然骤降,三月的古城西安斗添了些许寒意,但这丝毫不影响李五行几人高涨的热情。

  这天一大早张一德和刘三易拿着昨天晚上写的购物清单出门采购去了。

  家里王九圣和李五行还有王父一起商议着可行的几条路线,马六妙只在边上仔细听着并认真的拿笔记下了一些细节。

  下午的时候,王父还出去了一趟说是找几个朋友,紧张忙碌的一天也就这样匆匆而过。

  转眼到了出发的这一天,大家都早早起来整装待发,说不上兴高采烈,那也是格外兴奋,心中可是都装着满满的期待。

  要说这终南山距离王九圣的家的确并不算太远,它距离西安市只有二十五公里,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陕西宝鸡眉县,东至陕西西安蓝田县,千峰叠翠,景色幽美。其主峰位于长安区境内。

  终南山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大谷有五,小谷过百,连绵数百里,所以王父决定开车把它们直接送到山下的峪口,这样自己也能更放心一些。

  一路上王父并没有太多叮嘱的话,只是又说了一些之前疏漏的上山要注意的禁忌,大家也都听得很仔细认真的记在了心里。

  走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车在一条崎岖的山路上又慢慢的行驶了一段路程,终于在一个山脚下停了下来。

  车就这样静静的在山路中间停着,王父却并没有下车的意思,沉默了一会儿王父慢慢从怀中掏出一个纸袋递了过来。

  王九圣伸手接过郑重地打开一看里面是五张门票和一张类似证件的东西。

  “这几张门票你们上山肯定要用到,这证件是昨天刚托我一个朋友办的,凡在整个林区景点干活的人大都认识,你们有什么难处拿出来,一般情况都能行个方便。”王父侧身慢慢和王九圣说道。

  “我们也不是来旅游的什么证件不证件的用不着。”王九圣似乎不明白父亲的意思。

  “这和旅游没关系等你们上山就知道了,你们要在山上呆好几天肯定有能用上的时候。”王父神色严肃的说道。

  “哦,老爸想的就是周到!”王九圣笑笑说着便把纸袋揣进上衣兜里。

  “你们一会就从这里上山据说这里是修道的人最集中的一个地方,一定要注意安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三天后必须下山回家。”王父最后不容商议的强调道。

  “嗯,叔叔你就放心吧。”李五行在后面听着回应王父道。

  “好了,下车!”王父一声令下。

  众人下了车找好自己的行李包,然后目送着王父的车慢慢的走出密林深处,周围渐渐归于一片宁静传来的是阵阵树叶随风摆动的沙沙声和几声清脆的鸟叫声。

  放眼望去一条山间小径蜿蜒的伸展向大山深处,远处群山逶迤好似游龙登云,白色的雾霭在山间氤氲,阵阵炊烟之间隐约露出了几间依稀可见的茅草屋子,此情此景宛如远离红尘置身仙界一般。

  大家都被这如诗如画的景色所吸引,都不由自主的张开双臂深深呼吸着来自这大山上的仙风道气。

  如此意境却突然传来一声不和谐的刺耳叫声。

  “终南山,我来了!”刘三易突然一个狮子吼打破了周围的宁静也引得远处响起了几声飞鸟的惊鸣。

  “真让你打败了,吓死个人!”马六妙瞪了刘三易一眼噘着嘴说道。

  李五行等人虽然也被这一声吼吓了一跳,可是听马六妙这么一说都笑了起来。

  “三易你也真敢喊这深山老林的你可别把狼给招来。”王九圣边笑边说着。

  “怕什么啊我们人多!”刘三易还是那么的理直气壮。

  李五行笑着摇摇头又抬头看了看前方轻声说道:“好了我们出发上山吧!”

  “走喽!”刘三易雀跃的跑了起来冲在了前边。

  “等会儿我!”马六妙也不甘落后的追向刘三易。

  俩人有说有笑的一前一后往前跑着,李五行三人在后面不紧不慢的跟着往大山深处走去。

  眼前的终南山又称“中南山”,以其居天之中都之南故也称中南山;终南山历史悠久,《山海经》称其为“南山”。

  如果说终南山就不能不提一下:秦岭山脉。秦岭自古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主峰太白山在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县南。它西起昆仑山东到豫西的伏牛山、熊耳山,人们习惯的把秦岭看作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其中段就是终南山,主要山岭有四方台、首阳山,还有大家都知道的秦始皇长眠的那座山:骊山。

  当然终南山最让人称道的就是它是道教全真派发祥圣地,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誉,自古就有“中国神话出终南”、“天下修道终南为冠”的说法。

  相传,周康王时期朝政混乱腐朽,天文星象学家尹喜不愿在这个乱世中随波逐流,便辞去大夫之职请任函谷关关令。

  公元前517年,尹喜离开函谷关在终南山避世归隐,在一片地势绝佳的山麓上结草为楼,从此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一日忽见紫气东来,他预感必有圣人经过,于是赶紧返回函谷关等候圣人的到来。

  这一日斜阳西下,一位皓首白须的老者身披五彩云衣,骑青牛自东向西而至,来者就是道教的创始人老子。尹喜忙把老子请到楼观,执弟子礼,请其讲经著书。

  老子在楼南的高岗上为尹喜讲授《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飘然而去不知所终。 从此以后尹喜便放弃尘世,按老子所授经法精修至道后人称其为文始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