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末世后的小日子第223节(1 / 2)





  西南区的种得最早,两人先去那摘。

  五只狗也被叫去帮忙了,协助卫呈晋。

  平均三株玉米杆上有一个玉米能吃,一片玉米地摘下来也不少,合起来摘了两百多个。

  林蕉蕉吓了一跳,“你们怎么摘这么多玉米?”

  “这不是干活的人多,煮两锅给大家当点心吃。”常玉婧笑着说。

  当然,她自己也喜欢吃。

  除了张闯刘梅夫妻,苏平阳和李洋两个小队也都来帮忙整地。

  主要是地瓜垄要费一点功夫,菜畦就简单了,关键是面积大,就算用机器,也没法一下子做好。

  林蕉蕉上前帮忙扒叶子,“这玉米叶子的味道都这么香,等会给牛吃,它们一定会喜欢的。”

  “那肯定的,鲜嫩多汁。“常玉婧笑眯眯地说。

  如果有缺点,那就是玉米个头有点小,到底是荒地,肥力不够。

  玉米熟了之后,常玉婧不怕烫拿了一个,剥掉最后一片叶子,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

  软软糯糯的,鲜甜多汁,香味十足,超级好吃,她一口气吃了三个。

  林蕉蕉对这煮玉米同样赞不绝口,把谢平喊回来,把玉米和茶水送到地头。

  他们招呼地里在忙的人过来吃玉米,大家也没客气,取了一个,在田埂上就坐下了。

  吃过开心农场的玉米,就会发觉它跟其他农场玉米的差别,那味儿就不一样。

  一人差不多两根玉米,啃完之后,大家又干劲满满地投入劳作中。

  为了可以天天吃上这好吃的玉米,这点辛苦就不值一提了。

  常玉婧拿着玉米,想说叫五只狗来吃,结果喊了几声都没应,她看了下,五只大狗都不在屋里。

  两个房间里,小狗在跌跌撞撞地走着,探索着周围的环境。

  每一只都肥嘟嘟的,很可爱。

  她都还没取名,对于一个取名困难症来说,这实在是有点难。

  常玉婧靠在门边,用声音逗弄着小狗,看着它们摇摇晃晃地朝门边走。

  她想到了其他小狗。腊梅和小狗的照片,老孙久久才发一张,但吴少宁和吴安然两人发朋友圈发得特别勤。

  常玉婧想知道小狗的情况,翻她们的朋友圈就行了。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大黑它们终于回来了,从它们的叫声里,常玉婧判断出它们心情很愉悦。

  大黑把窝窝放回它的窝里,然后跑到常玉婧面前蹲下,吐出一个东西。

  常玉婧一看,这不是土板栗吗?

  “大黑,现在能找到土板栗了?”她有些惊喜,“多找点,我给你们炖肉吃,记得拿袋子去装,别用嘴咬了。”

  “汪汪”大黑叫了一声,尾巴摇得可欢了。

  它们都记得去年这土板栗的味道,要不也不会找回来给常玉婧了。

  “走,到厨房吃玉米去。”常玉婧看着已经进房间给小狗崽喂奶的暴风,等会在把玉米给它送过来。

  厨房里,小贪已经守在自己的饭盆前,眼巴巴地盯着灶台上的玉米。

  常玉婧一只分了一个,然后把暴风的那个送去房间里。

  当然,暴风和小松的玉米要比其他狗的大上那么一点。

  接下来,五只狗每天都要带着袋子和它们的小拖车去捡土板栗。

  常玉婧跟过去看一次,它们总是能准确找到土板栗的位置,刨开后,用脚扒拉进袋子里。

  事实证明,今年的芝麻地还是给力的,五只狗捡的土板栗数量从少到多,一斤、两斤…,很快就能下锅炖了。

  直到下雨,五只狗才没再往芝麻地里跑。

  天气预报还是准的,常玉婧提前剪了地瓜藤,由其他人扦插,她就负责种黄豆、绿豆。

  毕竟地瓜是证明最稳定的作物,交给其他人种,产量少一点就少一点吧。

  常玉婧忙着种这片新开的地,连陆教授他们过来农场都不知道。

  他们来采集数据,知道了土板栗的事,拿了几个带走检测,同时派人检查基地农场的芝麻地里是否有同样的东西。

  到晚上休息时间,常玉婧才和陆教授他们讨论水稻和芝麻的生长情况,两边确实有了一些差别。

  水稻已经快进入扬花期了,但田里的杂草又蹿起来,这场雨之后如果再下雨,一定会很影响收成。

  常玉婧看新闻,发现更靠南的地区水稻提前进入扬花期,结果碰上下雨,采访里,那些老农脸色都很不好看。

  总之,种地真的要看老天爷赏不赏脸,太操心了。

  好在这场雨下的时间并不久,南湖镇之后的天气预报都是好天气,着实让人松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