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十章(1 / 2)





  过年,在这个中国传统的老节日里,家家户户都很热闹。

  大门换了新对联,红鞭炮噼里啪啦震天响,驱除霉运,迎来新年。“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小孩都会背的诗句,在乡下是惯见的场景。

  除夕那晚,从十一点多,就开始放礼花,一直放到凌晨一两点。而春晚,一家人一如既往地围坐着观看。

  吃年夜饭的规矩,菜要有十碗,意味着十全十美,也有九碗的,则为长长久久,鱼、鸡,是必不可少的。某个地方有某个地方的习俗,都包含了对生活的希冀。

  在大年初一的上午,亲戚拜年时,倒上茶水,端来果盘,上头盛满花生、瓜子、开心果、杏仁等一些干果,或是小金桔、橘子、糖果这类。客人要离开了,红包从大人的包里,传到小孩的手中。这又是另一番祝愿。祝学业有成啦,健康成长啦,总要说些吉利的话。再塞点糖果。

  以前,早些年的时候,小孩子会带着袋子,挨家挨户的讨糖。偶尔主人家大方,放个鸡蛋、红包什么的。也有在自己新盖的房顶上撒糖下来,孩子去捡,去抢。大多是满载而归。随着时代的迁移,这些习俗也渐渐消失了。

  刘珂小时候也经历过这些,后来父亲残疾,与亲朋好友间走动少了,过年便萧条了些。

  李恭是大年初二过来的。

  他舅舅家与刘珂家的关系不咸不淡,没到上门拜年的程度。

  李恭这次来的意思,刘珂母亲懂,不就那么点意思么。她欢天喜地地迎了李恭进门。

  他放下礼盒,说:“叔叔阿姨,我来给你们二老拜年了。新年好啊。”

  “新年好新年好,”母亲笑起来,“我帮你叫刘珂过来啊。”她扭头喊,“刘珂!”

  “听见了,妈。”刘珂早在母亲叫他前就出来了,无奈地道:“你声音这么大,八百里外都听得见。”

  “怎么说话的?”母亲瞪她一眼,对李恭又是和颜悦色,“来来来,你先坐,我给你倒杯茶去啊。”

  “谢谢阿姨。”

  父亲给他递烟,李恭摇摇手,“叔叔我不抽烟的。”

  “不抽烟挺好的。”父亲呵呵笑。

  父母的表现,李恭像是他们的准女婿似的。

  母亲端了茶来,将父亲推走,给这二人留下空间。刘珂对母亲撮合他俩的行为无可奈何。

  刘珂抓了把瓜子磕,“你要说什么?”

  李恭开门见山地说:“我查过了,你那种喜欢,根本是歪曲、不符世俗的。”

  刘珂的动作顿住。他没想到,他对她上心到这种程度。

  “我也看了些案例,有的患者经过治疗,还是可以回归常人生活的……”

  “行了。”刘珂打断他,“我不懂你们为什么要将‘慕残者’归为变态或精神病患者这类里,只是性取向不同,何必说得这样病态。”

  李恭悲哀地看着她。

  刘珂吐掉瓜子壳,拍了拍手,满无所谓地说:“喜欢就是喜欢,没有高低贵贱。”

  “今天挺晚的了,就不留你吃饭了。”

  逐客令既然已经以不委婉的方式提出来了,便不好多留。

  李恭起身准备离开,刘珂说:“我爸妈老式观念,很多事情无法理解,承受能力也差。有的东西,我这辈子都不像让他们接触到。”

  “这是你私人的事情,我不会向旁人透露。”李恭向她担保。

  这一点上,刘珂很感谢他:“谢谢。”

  一个人的人格高低,并不仅仅体现在花言巧语和体贴照顾上,更多的,是无形的。

  及时抽身而出,也是一种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