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十九章贼与兵(1 / 2)





  格沁朝开国初年,斗米不过四百五十文;天正三年战事将起,米价涨至六百文;待到天正七年北方战事结束,米价飙升至斗米三千三百文,合计银子三两三钱。

  公历718年,六月末,明州粮价一路走高,达到斗米六两银钱,斤米两百文,比战前翻了十倍!

  米贵鱼,粮等铜,升米可换白银的日子将是不远也!

  “完了,再这样涨下去,咱们以后只能天天来庶灵这吃饭了。”胡进听到当下粮价,再摸一摸腰间的钱袋子。

  胡家不是富贵人家,在老家又几分薄田,也算小有积蓄,供给一个子弟来明州读书,已经到了极限。如今粮价飞涨,胡进的小日子怕是要揭不开锅。

  胡进找上林伊伊,求着姑娘捏几个饭团子,好带回去晚上吃。

  “行了,宗绩,庶灵这晚上不开桌,你上我那吃去!”黄维格唤胡进回来,别给小姑娘添乱。

  林庶灵坐着默默算了算日子,与沈家约定的施粥十日,昨日正好到期。他心中无比烦躁,在粮价疯涨的前提下,再开口求复博放粮赈灾是为不妥,无论如何开不出这个口。

  按照魏侯城所说,殷实米行再搬出米面搭棚施粥,不是在赈灾而是在散银,散的沈家血汗纹银。

  ......

  沈复博最终没能带来好消息,他从家中回来已过正午,在学堂和众人会面,哭丧着脸,说话不敢大声。

  林庶灵见到他这副模样知道是坏了事。

  “昨夜闭市前,有人出手收走了市面上的存粮,现在各米行手里余粮紧缺,纷纷涨价。殷实米行只得顺大流,跟着把米价涨上去。”

  “粮价猛涨,加之近日各县百姓云集城隍庙,人数不减反增,庙外施粥已非沈家一己之力可担负得起。庶灵,抱歉,答应你的事,我做不到了!”沈复博郑重向好友行大礼,表达心中歉意。

  事已至此,林庶灵无话可说,无话该说,他选择了少说,无说,多做,做大事。

  “复博,我等尽人事便好,无须自责!”

  这是童晓馨委婉规劝他莫强求,人力有限,力所能及之外当悬崖勒马。林庶灵把这句话送给沈复博,一是安慰好友,此事非沈家之过,二是提醒自己,人事尽,妖事未尽,他能做的还有很多,远未到安天命的时候。

  局势糜烂,明州城除了沈家找不出第二家有能力给城隍庙几万难民赠粥。今天一过,恐慌和忧虑会吞噬难民心中仅剩的希望,那些被带到明州城的儿童无一例外要走上林伊伊的老路。

  林庶灵可以想象,明日一早,城隍庙聚集的百姓会遍布明州的大街小巷,堵在各大户,各酒楼门口,哭诉求救,卖儿鬻女,人间惨剧又将重演。

  他买的下一个林伊伊,买不下千千万万个林伊伊。

  为今之计,摆在林庶灵面前的只有一条路。他默默捏紧拳头,大伤初愈,是时候找个地方活动活动筋骨了。

  ......

  华新民和陈书同意见不合,各自为战。两人不适合同处一室,陈书同不来,顾、胡、黄等人也各回居所。

  当晚梨花小筑里只剩五人,林庶灵吃完饭早早回房休息,林伊伊以为自家哥哥身体不适,欲追上去一探究竟,被另外三人拦下。

  “他那是有了心事,谁劝也没用,伊伊妹子去了反倒是自找没趣,今晚就让他一个人冷静冷静,等明天就好了。”

  华新民三人认识这家伙多年,自然知道此刻他心中所想。庶灵重情,因此人人愿与他相交,而这世间最难不过情字,因情所困,因情所累。私情可误事,大情可误国,他们三人反倒希望林庶灵不要入情过深。

  城隍庙中一声菩萨,林庶灵将为民讨田当成责任,城隍庙的数万难民就是他的至亲,因此背上沉甸甸的重任。

  林庶灵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谁劝也没用。

  但做为至交好友,无用也要一试!

  “前几天都累坏了,今儿各位早些休息。”夏戈挺撂下一句话,跟着回自己房屋。

  前些天,众人将后院的一间主房给整理出来,买来家私布置妥当,给林伊伊安排一间新屋,大姑娘家老和四个大男人住一个小院总归不好,时间久了传出去,有损姑娘清誉。

  “嗯,伊伊妹子住新房可别兴奋睡不着,你的四位哥哥是累坏咯!”

  夜色当空,乌云遮月,今夜比以往暗上不少。正是天公作美,行事良机。

  林庶灵望窗外,见夜已深,旁边几间屋子没了动静,应是睡着了。他换好夜行衣,轻开房门,身影一闪,翻过院门直落到院外。

  出了小院,往街角处走,寻着旧路去城南,这条路走了多次,熟悉得很。

  “你去哪儿?”

  转角处传来一声响动,街巷空寂无人,这一声响在空中回荡,余音不绝。

  林庶灵听到声音,笑道:“时间尚早,我想去城隍庙看看难民情况。”

  “出去逛逛总不用穿夜行衣。”街角出现一道影子,月光稀疏,影子在地上拉到老长。这影子只有一臂,左臂处空空荡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