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八十八章童晓馨论秋实(1 / 2)





  北方,格沁朝旧都,燕京。

  这里地形开阔,可谓是一马平川之地,土地肥沃,适宜耕作,人烟稠密,北面背靠燕山,易守难攻,自先代以来,统一周地的王朝一直在此定都,距今已有五百余年。

  燕京郊外一处原野。

  轰隆——轰隆——

  一辆铁皮列车冒着滚滚浓烟从南方驶来,附近居民见多了这洋玩意儿,早已习惯,倒是儿童每逢火车驶过,聚在一起嬉闹着追逐,引来大人们的一通责骂。

  “一到北方,总觉得比起咱们江南少了点什么,这一眼望去一不见山,二不见水,地上光秃秃的。”

  车厢内一件封闭的包厢,童家一家三口望着窗外的景色闲聊打发时间。童夫人头一次出江南道,这一走就是千里外的燕京,怪不适应的。

  童晓馨笑道,“娘,这才离开一天,你就念叨上江南的好,这往后的日子可长着呢。”

  说起来,她同样不适应北方,一到冬天北方很冷又下雪,人人穿着厚重的大衣,看上去就像把被子披在身上一样。

  童晓馨不喜欢厚重的衣服,穿上特别不舒服,可她体质不行,受不了冻,一着凉就生病,因此特别羡慕那些体格子健朗的人。

  秋实学堂里有一个人体格特别好,一年四季穿着一样。有一年明州下雪,那人穿着单衣来学堂,别人冻得发抖拼命搓手,就他一个跟没事人一样,还跑到外面劈柴给大伙生火取暖。

  心热的人总是暖暖的,感受不到冷风,真好。

  童晓馨想着想着,又想到某个呆子,脑海里满是那人的影子,他说,他笑,他一往无前,他独自一人承受苦难,伤心流泪,痛哭不止。

  还说娘,才不见一天就怪想他的,往后的日子怎么过才好……

  童晓馨在心里祈祷,希望老天爷开眼,早日把那个呆子送到燕京城来,自己再好好的说教他一顿。

  人家等了你这么久,你怎么才来!

  “闺女,想什么想得出神呢?”童夫人手放在女儿面前摇动。

  童晓馨坐正身子,慌张道:“没……没什么。”

  “瞎说,准是在想秋实学堂中的心上人,瞧你脸红的,还想瞒过为娘。”童夫人一眼看出女儿这番相思的模样,她也是从这个年纪过来的,怎么会不知道女儿家的那点心思。

  这个年纪未出阁的闺女,一天没事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惦记起情郎。

  她把女儿的手攥到手心,热切道:“快和娘说说,是哪家的儿郎把咱们晓馨的魂都勾走了。”

  丈母娘见女婿,越看越顺眼,童夫人这还没见到女婿,光看女儿的神态,就知道那人准差不了。自家闺女的心气,可高着呢!

  “娘……”童晓馨把头埋进娘的怀里,像是乳燕归巢,又像是撒娇的小女孩。她是个大姑娘,可在爹娘面前还跟个黄毛丫头似的。

  对面那头坐着的童长宁插话进来,笑着冲夫人说道:“准是名满明州,秋实四才子中的一人,以咱们昔容的眼光,只有这四人可入眼。”

  “人家才看不上那四个庸才俗人呢!”童晓馨轻哼一声,反驳了父亲的看法。

  童长宁嘴角弯起一抹得意,继续说道:“这四人德才兼备,仪表堂堂,又出身显赫。昔容说他们是庸才俗人,为父可不敢苟同。”

  “那是您不了解他们四个,光听些外面的传言,可不个个是才子。”

  “昔容倒是与为父说说,这四人怎么就成了庸才俗人?”

  童晓馨以为父亲当久了明州税课使,对明州出身的学子格外注重。政坛上,地方派系最容易抱团形成政治集团,谋取话语权。

  “华陈黄顾,绕不华陈二人。单说华新民,追名忘义,一个虚伪君子。毕业时范先生给出评语‘才学兼备’,这就有违您刚才所说的德才兼备一词。范先生教了华新民四年,临到毕业都不舍得把德才两字一同给他,可见其德行上的不足。”

  “那这人可真够缺‘德’的。”童夫人笑道,先前她最看好华新民,出身名门又留海外,相貌才华样样不缺,与自家闺女再相配不过。

  谁知有才无德,这怎么行,姑娘跟了以后准受委屈。

  噗呲!

  童晓馨亦忍住不笑了,她在笑她自己,背地里损同窗,也够缺德的。

  “再说陈书同,学识有余,实干不足,又眼高于顶,最喜欢装聪明人,这样的人最傻。总觉得别人不如他,其实真真无知的是他自己,碰上一个阿谀奉承的小人为伍,准是昏官一个。”

  对于陈书同,童晓馨看得透彻,这人差在出身,与其余三人相比,陈书同出身最差,过于好强,因此凡事必争先。过去,童晓馨谦让过,华新民谦让过,顾雨亭谦让过,谁想这非但没满足陈书同的自尊,反而助长了他的执念。

  留学归来,处处与华新民争锋相对可以看出,陈书同深深掉入自我执念中,很难再出来。

  “华陈二人锋芒毕露欠妥,说是俗人。那黄顾二人勤勤恳恳,不显山不露水,怎么就成了庸才。”童长宁来了兴致,华新民和陈书同两人的名字传得最广,他听得最多。几乎是有华必有陈,有陈必带华,两人才学相当,不分上下,堪称一时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