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章(1 / 2)





  陆太师自含元殿议事结束归家时,天色已近黄昏。他向来不苟言笑,喜怒不行于色,今日却面带几分凝重。

  家仆不自觉就放缓了动作,轻手轻脚替他换下朝服,解了紧勒了一日的玉革,换上宽松长袍,陆太师微微松了一口气,方才问:“夫人何在?”

  家仆忙道:“夫人正带着姑娘在后头菜地除草呢。”

  老夫人兴致来时,总愿侍弄那一方种着时蔬的菜地,不过一丈来宽。

  陆太师点了头,让人都别跟着,一个人慢慢行在回廊上,朝菜地走去。

  今日圣人召他入太极宫议事,议的不是朝政,旁击侧敲问着月婉的事,又提起太子弱冠之年,还未迎娶正妃。陆太师心下了然,同圣人打太极,并未挑明二人所言为何。

  他的小孙女,已经十五岁了,出落成了大姑娘,是该定下一门亲事的年纪。

  先帝还在世时,倒是曾与陆家定过一门亲。

  只是世事难料,东宫竟易主,而那东宫新主李燕麟,并非他属意的孙女婿。虽然李燕麟自入住东宫后,名声越发显赫,旁人皆称赞其风姿绰约,君子端方,颇有圣德帝之风。更别提他是当今太子,身份贵不可言,谁家不想将适龄姑娘嫁入东宫,做那东宫的女主人。

  若是从前,陆太师是愿意的,他的小孙女才情样貌样样皆是上等,这满长安城里,他都挑不出来比小孙女更为出众的姑娘,谁家儿郎都配不上他的小孙女。

  自然,这是因为他疼爱孙女之故。

  再有便是,既有珠玉在前,其它的便不过是鱼目。

  陆太师想起李燕沉,忍不住惋惜,若是李燕沉两年前腿未曾受伤……

  他停下了脚步,看向夕阳余晖之中,挽了衣袖,的月婉。

  月婉掐了一把青葱,十指纤纤倒比青葱更纤细,她将葱放入竹篮中,“祖母,您种的这葱可真水灵,明日清晨做汤饼时放一把葱丝正好。”

  老夫人笑道:“明日要去寺中还愿,清晨可得忌口。”

  月婉抿嘴,对于明日的到来,她心中还有些紧张。

  老夫人身子不好,不过除了一二分杂草,便觉着疲惫,月婉扶着她站起朝廊下走,一抬眼便见陆太师站在不远处。

  月婉心中一动,却敛了心思,只笑着搀扶老夫人走过去,“祖父,您回来了。”

  老夫人指了篓子里摘得一把小白菜,得意问陆太师,“晚上做一道白菜炖豆腐如何?”

  “自是极好。”陆太师点头,眉眼间带着几分温柔神色,他行在老夫人右侧,夫妻二人并肩而行。

  月婉看着,眼眶一热,她的祖父祖母就该像这样一如既往的携手相伴到老。

  回了正院,陆太师寻了借口随口将月婉打发出去。

  而后,他一边替老夫人用热帕子敷着手腕,一边开口,“夫人,我有事要同你商量。”

  “是朝中出了大事?”老夫人凝眉道。

  陆太师答道:“并非朝事,是婉儿的婚事,圣人有意赐婚太子同婉儿。”

  提起小孙女的婚事,老夫人不满地嘀咕,“婉儿还小呢,如今可不兴早早地就将姑娘嫁出去,我就这么一个孙女,总要多留几年。”有那疼爱姑娘的人家,便是将姑娘留在家中十七□□也是行的,留的越久便表示这家人越疼爱姑娘。

  “夫人忘了,先帝曾为咱们家婉儿指了一门婚事。”

  先帝虽驾崩数年,可当年终究是金口玉言,以玉佩为信物,。

  陆太师同先帝君臣情谊深厚,本对这门亲事喜不自胜,而如今,却淡了几分心思。

  陆太师自是明白发妻对小孙女的不舍,“我知夫人不舍得婉儿,我也不舍得她早嫁。”

  老夫人嗔怪道:“你当我是老糊涂?”

  “先帝当年指婚时,东宫如今那位可还不是太子。”

  老夫人脾气不算太好,却也不喜背后非议他人,更莫说是议论天家,此刻却带着厌恶,“他有那样一位心思歹毒的娘,婉儿若嫁做她儿媳,不知得受多少苦。”

  陆太师沉默的听着。

  “陈氏妖妃,祸乱后宫,当年先后的死定同她脱不了干系。这当儿子的,由她亲自抚养长大,性子只怕也像了个七八分。再是天家子又如何。”

  “我宁愿婉儿低嫁,也不要婉儿入宫去。”

  李燕麟生母,如今的陈贵妃,虽圣人立了先后嫡妹小何氏为继后,可是陈贵妃蒙受皇恩,逼得小何氏抱病闭门为先后礼佛祈福,后宫之中,无人可挡陈贵妃的风头。

  朝臣对此颇有微词,圣人权当做听不见。索性圣人还算清明之君,唯独纵容陈贵妃一人。朝臣的手伸不进圣人后宫之事,渐渐地也无话可说。

  陈贵妃万般不好,却还是生了一个好儿子。

  从前李燕沉还是太子时,李燕麟便已经有几分美名。只是被李燕沉的锋芒遮掩,旁人自是黯淡无光了。偏偏这样的状况之下,李燕麟还能得到朝臣称赞,实属不易。

  李燕沉出事后,李燕麟顺理成章成为新太子,没了李燕沉的光芒遮掩,他的才能越发彰显,在朝堂之上,渐渐地就有了分量。

  陆太师先前还在感慨,李燕麟实则能称上一句不错,唯独有一样不好,便是他亲娘乃陈贵妃。